專家解讀:乳制品企業努力做好產銷銜接

原料奶價格下跌,導致近期有多處地區出現奶農“倒奶”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乳制品市場供需關系變化和供銷渠道不暢通所致
據中經乳制品產業景氣指數報告顯示,2014年四季度,乳制品行業運行平穩。從具體指標來看,經初步季節調整,四季度乳制品產量為705.2萬噸,同比增長1.3%。然而從2014年全年來看,乳制品行業處于緩慢增長趨勢,生產增速持續放緩,乳制品主產區自2008年后首次出現產量負增長。
數據顯示,2014年1至11月份,全國631家規模以上乳制品企業總產量為2433.2萬噸,同比下降0.26%。其中,液體乳產量2204萬噸,同比增長0.16%;乳粉產量135.1萬噸,同比下降8.32%。
從庫存指標來看,乳粉生產企業受進口乳粉降價影響,2014年1至11月份,乳制品行業產成品總額達98.9億元,同比增長66.1%,占總銷售收入3.3%。據統計,國內乳粉生產企業目前積壓乳粉量約30萬噸。
從進口指標來看,2014年仍處于高位。據海關數據顯示,2014年1至11月份,乳制品進口數量和貨值分別達到191.8萬噸和80.2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8.00%和29.37%。其中,乳粉進口數量達88.4萬噸,貨值達43.1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20.29%和44.06%。預計2015年進口奶粉將達100萬噸。此外,液體乳進口也呈上升趨勢,2014年1至11月份進口量29.2萬噸,同比增長75.68%;嬰幼兒乳粉進口11.13萬噸,同比增長1.16%。不同的是,1至11月份乳清粉進口36.9萬噸、貨值7.3億美元,分別同比下降8.1%、6.37%。乳清粉進口主要用于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數量減少說明國內生產量減少。預計2014年,國內嬰幼兒配方乳粉總產量約65萬噸。另外應引起關注的是,干酪進口量7.7萬噸,奶油進口6.1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68.7%和43.2%。
分析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消費增長乏力,成本、銷售價格高,影響了消費的增長;二是國際市場乳制品價格大幅度降低,進口量大幅增加,對國內生產形成了沖擊;三是消費者對國產乳制品質量仍有不信任。
2015年,仍將是我國乳業困難的一年,伴隨著一些國家消費增長乏力,牛奶生產快速增長,國際市場乳制品價格將會維持低水平的格局,對我國乳制品生產和消費仍將產生持續影響。
國內原料奶供需關系自2013年年底開始下行,到2014年5、6月份供應形勢發生變化,10月份主產區出現賣奶難的情況。原料奶價格從2013年第三季度,部分地區最高達每公斤6元,到2014年12月份降至每公斤3.81元,有些地區甚至低至3元以下。
原料奶價格下跌,導致近期有多處地區出現奶農“倒奶”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乳制品市場供需關系變化和供銷渠道不暢通所致。
首先,隨著企業自有奶源快速發展,一些散戶的原料奶沒有企業來收。其次,國內乳企對原料奶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從而造成部分散戶生產的低質量原料奶被淘汰。第三,散戶供銷渠道不穩定,沒有長期固定合同。第四,國際乳粉價格降低,導致一些國內乳企更傾向于選擇進口乳粉生產相關產品或者減產。
因此,為了保護奶農利益,防止周期性“倒奶”現象發生,建議國內乳企大力發展企業自有奶源,奶農和加工企業建立長期穩固的合作關系;奶牛養殖業要提升養殖技術、產量和質量,增強和國際同行的競爭力;此外,鼓勵乳制品企業在特殊時期縮小使用奶粉為原料的品種范圍,同時呼吁政府對于使用生鮮乳生產乳制品的企業進行一定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