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飼養羊應遵循的原則

舍飼養羊應遵循的原則
1 品種質量優良
要想獲得好的養殖效益就要選好品種。首先,要選優良品種,即高產、優質、產品多樣化的品種,舍飼適應性好的品種,如果是肉羊還要考慮繁殖成本、生長速度、育肥性能、要計算投入產出比。因為舍飼不同于放牧,成本較高,一般認為舍飼成本較放牧成本高2/3。其次,有條件可根據市場需要選擇專用品種,生產方向更加明確,產品更優質、高產、適銷對路。
2. 圈舍設計合理
建設原則:選址科學,設計合理,使用方便,造價低廉。具體選址:地勢高燥,排水良好,冬季背風向陽,夏季通風透光。建設面積:成年羊(絨山羊、小尾寒羊)2~3mz,羔羊1~2m2,有利于羊的運動、采食,預防外寄生蟲病,防止因擁擠、爭食、打斗造成流產或傷害。建設材料: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磚、石、木、金屬均可。建設模式:一般分明暗兩部分,暗圈主要為羊遮風避雨,夜間休息;明圈主要供羊采食、運動。兩部分可連接一處,也可分離建造,生產中應視具體條件而定。最好大、小羊分開建造,以防采食不均。如果是肉羊,冬季最好采用暖棚飼養,減少熱量消耗,節省飼料,減少因寒冷引起的疾病、流產、死亡,提高羔羊育成率和育肥效果[養殖網:www.novmv.com/]。
3 飼料搭配科學
合理搭配是目前生產中較普遍使用且易辦到的方式。盡管不太科學,但是能將有限的幾種飼料合理搭配、調制、混合后飼喂,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飼養效益。提倡以人工牧草為主,因其適口性好,營養豐富,產量高;合理利用秸稈,因其來源廣泛,成本低廉,可以充分利用資源,降低飼料成本;適當利用樹葉、野草及農副產品(滕蔓),因其來源廣、成本低,意義在于增加飼料的多樣性。
科學配合,即合理利用各種可用的飼料資源,按照動物不同生理階段的營養需要科學搭配、合理調制。配制營養全價的日糧,使飼料成本最低,搭配最合理,營養最全面,以發揮家畜最大生產能力。對規?;?、工廠化飼養尤為重要。盡管目前生產中使用不普遍,特別是分散的農戶飼養更無條件達到,但配合飼料是方向,是提高規?;B殖效益的關鍵,應該創造條件大力提倡。
4 防疫驅蟲在先
動物疾病輕則影響動物的生長、生活與生產,繼而影響畜產品質量,重則造成大量死亡,影響經濟效益。同時動物又有許多疾病屬人畜共患病,間接影響人類健康與社會穩定。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文化的發達,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類的自我保護意識也在不斷的加強。因此,疾病防治不但關系到養殖業效益,而且關系到人類健康和社會穩定,必須正確對待。動物疾病應按照預防為主,養防結合,防重于治的原則進行。因養殖業大多屬群體飼養,易發傳染病,個體價值低,治療價值不大。所以要防重于治,重點以防疫驅蟲為主,普通病要及時發現、及時治療。
5 經營管理先進
適度規模:①一般農牧戶(兼營):適繁母羊30~40只,配備種公羊1只,種草15~20畝(1畝約為667m2)(其中青貯玉米3~4畝,山地豆科牧草1.2~16畝,)。3~5戶配備飼草料加工機械1套。該規模適用于起步階段,僅依靠自己一戶的土地,既務農又養羊,以較小規模發展舍飼養羊,可經過一段時間的資金、技術積累,進一步向專業戶養羊過渡。②專業戶養羊(專營):適繁母羊c;O~80只,配備種公羊l~2只,種草30~40畝(其中青貯玉米6~8畝,山地豆科牧草24~32畝)。配備飼草料加工機械1套。該模式在一般農牧戶養羊規模上擴大1倍,適用于有了一定技術和資金積累的農戶,以專業化養羊為主。其養羊收入成為家庭收入的主體。③家庭羊場:適繁母羊150 -.200只,配備種公羊3~4只,種草(或購草)面積75~100畝(其中青貯玉米15~20畝,山地豆科牧草60~80畝)。配備飼草料加工機械1套。該模式屬小型羊場,占地面積較大,需雇傭2~3名飼養工,承包2~3個農戶的草地。適用于有一定經濟實力和管理經驗的農戶或其他行業有一定積累和投資養羊業意愿的人員發展舍飼養羊。
畜群結構:舍飼成本高,不可養老、殘、羯羊,適繁母羊達75%以上,后備母羊25%左右,公羊按需要配備。年出欄率(按年飼養量計)50%(按年繁殖量)100%。
生產計劃:①羊的生產:絨山羊盡量產春羔而不產冬羔和流水羔以保證羊絨高產;肉羊盡量按胎次、育肥批次安排生產,最好按兩年三胎安排和兩年三批育肥并盡量計劃在節假日出欄上市或訂單生產,以保證較高價位。②飼料生產輪供計劃:按需要種足、種好飼草飼料,并按季節生理階段利用好飼草飼料。